茶文化越來越受到重視,喝茶的人也越來越多。
品茶時,常可以聽到茶友們評價一杯茶的濃淡。很多剛開始喝茶的茶友,很是困惑。 「厚」和「薄」的感覺是什麼樣的?
1.茶湯的“濃”與“淡”
茶湯的濃淡,其實不是眼睛所見的濃淡。茶湯的濃稠,指的是「茶質的厚薄」。這有點抽象。
例如用舌頭喝礦泉水的感覺和用舌頭喝茶的感覺是不一樣的。當然,礦泉水比較清淡,茶葉中含有的物質比較多,喝起來讓人覺得很舒服。所以喝茶就濃,喝礦泉水就淡。
茶湯的濃淡,通常用飽滿度來形容,也就是茶在口中的質感。可以說,茶的飽滿度高,而礦泉水的飽滿度低。
但無論何種茶,談論茶湯的“濃”與“淡”,首先與茶葉本身所含物質的多少有關。若茶葉中果膠、茶多酚、咖啡鹼、胺基酸、茶多醣等含量高,則茶湯「濃稠」;否則,茶湯就「淡」。說到底,還是和茶葉所處的環境,茶樹的品種,採摘製作的時間,製作工藝等有關。
2.影響茶湯濃稠度的因素
(1)茶葉的生長環境
茶作為天地之間的植物,不可避免地受到天地的巨大影響。
相較於在小山谷、陰暗、不見陽光的地方生長的茶樹,在陽光充足、雨水充足的地方生長的茶樹,自然茶湯更加濃厚。如果那一年天氣好,陽光和雨水的結合恰到好處,那就近乎完美了。
(2)茶樹的年齡
茶樹越老,茶湯越濃,茶樹越年輕,茶湯越稀。
樹齡越老,根系越發達,吸收地下礦物質和養分的能力越強,養分就越多,茶湯越濃稠。相反,只從表面吸收養分的茶樹,通常茶湯濃稠度不太理想。
(3)茶葉製作工序
茶葉製作工序是決定茶湯最終呈現效果的關鍵步驟。簡單來說,就是透過各種手法來處理水與茶葉的關係,如何讓水慢慢地、恰到好處地流走,同時讓茶葉中的各種物質轉化成奇妙、愉悅的感受。這可以說是一件藝術品。如果處理不好,即使是品質再好、年代久遠的茶葉,也會失去茶的原味。
3. 品茶湯的濃稠度
感知茶湯的濃淡,其實很簡單。當茶在你的嘴裡時,用舌頭輕輕攪拌。不同的茶,茶湯的濃稠度有所差異,舌頭感受到的質感(可以理解為舌頭上的重量)也不同。
如果遇到很高檔的茶,就閉上嘴,小口吸氣,將茶湯吞下幾次。那種層次感和餘味,正是茶的濃稠之美。
從品茶的感官來說,有「濃」與「淡」之分。 「厚度」的呈現過程,也是工藝的形成。生活中「薄在物之用,厚在人之情」。何時薄,何時厚,何時適度,何時順其自然,是一門深奧的藝術。